制造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这是讫今为止无人敢开的一堂管理课!
《中国式工厂管理》
主讲老师:曾伟教授
2007年10月20-21日广州
【引言】
能讲管理者大有人在;
能讲中国式管理者也不乏其人;
专讲工厂管理的实干家也有不少;
但能结合工厂实际操作讲解中国式管理的人目前没有!
为什么??
因为讫今为止中国的工厂并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管理模式。
欧博来了!曾伟来了!
潜心十年,历经100家企业的实际运作,上万名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一套成熟的适合本土企业的管理模式诞生了!
它的成果体现在:曾伟教授所著的八部工厂专著中:《工厂细节控制》、《决胜在控制》、《人力资源控制》、《生产运作控制》、《品质技术控制》、《稽核控制》、《企业的革命》、《老板的革命》。(均已出版)。
这套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神奇的:企业运用这套模式半年内人均产值提高3倍,产量提升2.5倍,利润率从3%上升到20%。
这究竟是一套怎样神奇的模式?它的思想,它的方法精妙之处在哪?请听曾伟教授两天的亲自讲述——中国式工厂管理。
曾伟教授被称为中国式泰勒,中小工厂控制之父!
两天的课程我们将了解:
领导式控制的不足——细节严重失控,有人做事,无人管事!
制度化管理的局限——顺而不从:没有人违反制度,也没有人遵守制度,管理者无可奈何!
集权分权游戏的实质——整体授权只是将高层集权变为中层集权,始终是集权。这是帮派和混乱的根源!
信任危机——企业信任管理机制严重缺失。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不了人与人的信任问题。
我们将学会:
多重控制——流程控制、业绩控制、标准控制、稽核控制、行政控制。
非领导式管理——以“标准、制约、责任”三要素为核心的全员控制模式。
人心控制——以“工厂型团队”打造为主体的教育式管理模式。
有效的分权——把权力切开再分给别人。管人权与管事权切分,决策权、监控权与执行权切分。专业分工,互相制约。
信任管理——“军”、“政”两条线,管事的“首脑”负责合格的完成订单,管人的“首脑”负责培养合格的人。一个谁都不信的群体必须这样管!
两天,曾伟教授让你对工厂管理有一个完整清晰的思路,掌握切实有效的方法。这是真正精华版的工厂MBA!
【课程对象】
制造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其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中国式工厂管理模式——有效的管理
一、管理的分类:
1、领导式管理——人治
2、制度化管理——法治
二、领导式管理的局限:
1、细节失控
2、成本较高
3、集权和分权两难
4、有人做事,无人管事
三、非领导式管理
1、非领导式管理的特征:
⑴管理系统与作业系统分离
⑵平行控制
⑶多重控制:流程控制、业绩控制、标准控制、稽核控制
案例:采购、仓库、车间、计划、生产异常等环节的多重控制实例。
2、非领导式管理的实质:
⑴按规定做事和管事;
⑵控制执行权的最佳途径——权力源于规定。
3、非领导式管理的基础:
⑴制度文化——对规则的尊重;
⑵制度为何难执行
非制度文化——不把规定当回事。
4、非领导式管理的三大因素:
⑴对事的标准化;
⑵相互制约;
⑶追究责任;
四、制度化管理的局限:
1、对决策权和控制权的控制难以标准化
2、顺而不从——没有人遵守制度,也没有人违反制度,怎麽办?
3、制度化管理只能解决对执行权的控制问题
五、人治和法治的突破
1、第三条路——礼治
⑴观念植入脑中;
⑵事前控制;
⑶对人的标准化是控制不可控之事的唯一办法。
2、孔子的管理之道:
⑴《论语》——将人标准化的系统方案;
⑵传统社会理想化的人:
忠臣(上下关系)——君为臣纲
孝子(父子关系)——父为子纲
烈女(夫妻关系)——夫为妻纲
君子(朋友关系)——君子义以为上
⑶中国历史——两千多年对人的标准化过程
3、对人的管控存在严重危机:
⑴现状——无心态评审只能事后控制;
⑵结局——人的心态无人去控,严重失控;
⑶后果——老人在混,新人难留。
六、教育式管理之路
1、理想化的企业人格(工厂型团队的特征)
⑴精细化意识
①喜欢用数据说话(数据才能精确)
②喜欢用较小的时间单位承诺别人或要求别人(守约)
③喜欢深究事情的真相(真相在细节中)
⑵职业化意识
①专业精神——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为人生目标
②自残精神——破解日式管理的灵魂:武士道精神
③研究精神——熟悉不一定了解,专注才解决问题
⑶市场化意识
①市场的实质:通过满足别人而满足自己
②市场化的生存规则:由别人评价自己
③市场化的生存技巧:以经营者的心态做事
2、人心控制的方式
⑴正——榜样式控制
⑵反——问题式控制
⑶合——培训式控制
3、教育式管理三要素
⑴对人的标准化
⑵平等沟通
⑶共识和同化
第二单元、如何让权力得到有效使用——有效的分权
一、企业权力的来源
(一)、投资——个人享受的财富转化为社会使用的资本。
企业资本的特性:
1、社会性;2、增值性;3、支配性
(二)、劳动——劳动的使用权的交出伴随着自我管制权的交出。
企业劳动的特性:
1、交易性——自我管理权的交出是为了获取利益,是一种交易行为。
2、交叉性——人的属性与工具的属性交叉,出让的权力(行为)与未出让的权力(思想)重叠。
二、企业权力的使用(现状)
(一)集中之后被简单的分发:
1、整体授权——高层集权变为中层集权、基层集权,管人权、管事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控权不分。
2、集权分权游戏的实质——权力集中在高层还是中层、基层?始终是集权。
(二)两种结局:
1、一只狼与一群羊——权力在上面集中。
2、一只羊与一群狼——权力在下面集中。
①在下面集中于一点——替代式集中——成帮派但可能有效率。
②在下面集中于几个点——小山头式集中——成帮派又无效率。
三、企业权力被滥用的根源
(一)、错把企业权力当成老板权力
1、企业权力=老板凭资本拥有的权力+所有员工交出的权力
2、权力的使用者必须对交出权力的所有人员负责(老板、员工)
(二)、权力没有切开使用,互相之间不形成监控。
四、有效的分权:
(一)、残缺原则:完整的权力必须分割,每个拥权者都只应有完整权力的一部份。
(二)、管人权与管事权的切割(军队的成功案例——军政两条线)。
1、管人权——控制人的思想和心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人。管理未出让的权力。
2、管事权——控制事的执行和进度,目标是合格的完成任务。管理已出让的权力。
3、中国式的管理特色:
①无神论,对人的崇拜,极易导致信念和信赖的危机。
②信念和信赖问题不是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③对已出让的权力可以采取强制方式,对未出让的权力不能采取强制方式,风格不同,应分权管理。
(三)、决策权、执行权、监控权的切割(工厂网状控制图)。
案例一:
1、物料购买权的切割:
①决策权——物控员
②执行权——采购员
③监控权——物料稽查员、仓管、进料检验员、财务人员、人事考核人员、采购主管。
与传统式对比;
①决策权——采购主管、使用者、采购员
②执行权——采购员
③监控权——采购主管、采购员
案例二:
管理系统与作业系统的权力切割。
作业系统——业务、采购、仓库、车间、研发(缺一不可)。
管理系统——计控、品管、技术、人事、财务(没有亦可)。
作业系统拥有执行权、互相监控权、内部决策权。
管理系统拥有决策权、监控权、内部执行权。
人——人事部门的人员选拔权、考核权与各部门的人员使用权切分。
财——财务部门的资金预算权、核算权与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权切分。
物——计控部门的计划权、跟进监控权与各部门的物品使用权切分。
(四)、重组原则:分离出来的权力应按照专业分工的方式重新组合,集中使用。
【讲师简介】 曾 伟 老师
广州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中外管理研究中心EMBA教授,中小企业问题研究专家、中小企业管理变革专家、企业管理控制专家。
著作有:中国首部研究中小企业老板的专著《老板的革命》、中国首部研究中小企业变革的专著《企业的革命》及中国首部研究中小企业工厂管理模式的系列专著——《工厂细节控制》、《决胜在控制》、《稽核控制》、《品质技术控制》、《生产运作控制》、《人力资源控制》。
曾为五羊本田、万和集团、广东石油企业集团、广东外运、三和集团、香港达进电子、飒特科技、莎丽卫浴、奥特龙电器等100多家企业提供项目及培训服务。
《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商报》、《羊城晚报》、《民营经济报》、《赢周刊》等国内多家媒体对曾伟先生做过报道,羊城晚报称其:“为中小企业把起脉来准确明白,药方也让人耳目一新。”因此在学界有“中小私企研究第一人”之誉。中国经济出版社总编辑毛增余博士评价曾伟教授为:中国式泰勒、“中国工厂细节控制管理”之父。
曾伟教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在近10年的时间里,深入走访、调研、辅导了珠三角上百家企业,在大量调研数据和研究个案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中小工厂管理问题系统解决方案——“工厂控制论”,并在五金、灯饰、小家电、电子电器、机械、服装、皮具、家具等行业中推行,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的产能、准时交货率、合格品率等指标明显提升,制造成本明显下降。“工厂控制论”是对中小工厂管理落后状况的全面改革,它所引入的数据化管理概念和模式是企业导入其它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所必须的基础平台及土壤。
“工厂控制论“颠覆了传统工厂的模块化组织形式,注重工厂各部门间的关联和控制,消除了工厂各部门间各自为政、互不协调、随心所欲、一盘散沙的局面,让工厂的交期失控现象、品质失控现象、产能失控现象、人力资源失控现象、成本失控现象得到了全面改善,工厂的控制力大幅度提升。
为推广《工厂控制理论》,曾伟教授创建了广州欧博企业管理研究所。这是一支由100余名管理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他们的足迹遍布北京、山东、广州、深圳、汕头、温州、中山、佛山、东莞、顺德等地。
推行“工厂控制论”的企业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准时出货率上升30%~50%,不良品率从最高的20%左右下降到1%左右,利润率从3.96%上升到20%,人均产值提高3倍,月产量从1万台/月上升到4万台/月,每年几十万~上百万的原材料浪费的黑洞被堵住,管理人员学会了用数据说话和管理,绩效考核使管理人员的考核得以量化,团队的稳定性和凝聚力空前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